打造多元互动协同创新联盟
2024-09-17
分享至

  

打造多元互动协同创新联盟

  向地方派遣科技镇长团◆★◆■◆■,派遣学校教师到地方挂职◆◆★◆★◆,也是推动协同创新、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的有效举措。目前,南工大已向苏州市相城区、如皋市、常熟市等地派出了4批科技镇长团■◆◆■。

  以南工大为负责单位、以沈晓冬为首席科学家的国家“973计划”★■■■◆“水泥低能耗制备与高效应用的基础研究”项目组■★◆◆■,与同济大学■◆、中国建材总院等单位组成6个课题组,对水泥生产工艺、装备等进行协同攻关,目前已突破关键技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技术途径,将实现水泥碳排放量减少50%以上的目标,有些技术已进入产业化或中试阶段■◆★◆,有些已经大规模推广◆★◆■◆■。

  ■◆■“我们拥有两个团队、两份事业、双重身份、双份保险,既能像普通教授那样做实验■◆◆◆★、带学生,又能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放大转化★◆■★■◆,实现产业梦想◆★。”尝到这一平台“甜头”的“海归”博士何涛深有感触地说,“许多客户的要求让我们明确了市场需求■★◆★★◆。我的实验室能了解到最新的市场动态■◆★,并根据市场进一步调整科研方向;企业这边也会随之追加订单■■,提高项目市场对接率,形成良性循坏。”目前,这种创新创业相互促进的模式已经发挥作用,领军人才的创新实验室不断取得贴近市场需求的创新研究成果◆◆◆:沈钢纲领衔的南京百敖软件公司成功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计算机产品,填补了我国个人电脑产业链中的最后一项空白★◆■■★;葛敏领衔的爱斯医药公司◆★◆■■,近日获得风险投资公司2000万元的投入◆■■,建设产能更大的医药新厂◆■◆★◆★。

  ★■“企业研发过程中缺少的设备、人才★◆★、环境,正是学校所具备的优势◆■。让企业把研发中心建到高校,还能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为其服务,企业省心,学校省钱,实现双赢◆■”。本着这样的发展思路★★■■★,该校建立了国家大学科技园★◆■◆、众多科技型服务公司和各种孵化器平台,吸引企业到校园里◆◆◆“借壳”建立研发中心。

  如何改变科研“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窘况,根除科研经济“两张皮★■”的顽症?南工大提出了“顶天立地”的响亮口号,瞄准科技前沿,坚持高水平■■★★◆■,向上◆■■◆◆“顶天”;接轨市场需求、结合国家和地方需求,形成特色◆◆★★,向下“立地”,在为地方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07年1月,南京工业大学和南京高新区联手共建◆◆★,搭起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平台——◆■“海内外领军人才‘三创载体’”。3年来,★■■◆“四个一”特殊待遇已吸引了39位■★★■■■“特殊教授”到南工大创新创业◆■★■:一个教授编制、一套公寓★■◆★◆◆、100平方米的实验室、1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

  南工大不仅与企业及市场对接,还与地方联动,将创新链向地方延伸■◆◆★★★,将创新资源向社会辐射,积极参与区域创新实践,实现学校与区域发展的互动双赢◆■★◆★★,真正形成了多元互动、开放式立体化的联合创新网络。

  “我们最近正在试验利用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以及粪便等低劣生物质发电。这一模式进入应用后,既可从源头上消灭大部分污染源◆◆★■,又能产出清洁、绿色的能源与饲料,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南工大校长欧阳平凯说■★。★■“十一五◆■★◆■”以来■◆■★,学校的科研经费、论文◆■■■◆、专利、大奖等在全国高校50强之列◆■★★◆,学校接受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经费占到横向经费的90%左右,科研成果也因其应用性强深受社会欢迎■◆。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协同创新平台,能够把大丰这个地方的区域资源◆■★■■、产业优势,同我们高校的科技资源很好地对接互动起来!”在与大丰市合作共建的南京工业大学江苏海洋产业研究院◆★◆◆,陈集双教授向记者介绍说■★★■★。他带领的科研团队领衔主持这里的南工大近海生物资源研究开发中心★◆■◆,在微藻炼油、生物天然气高效利用、大米草深加工等项目上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

  派往苏州市相城区的科技镇长团团长、南工大研究生部部长巩建鸣非常清楚自己的使命,他与其他团员一起★◆★★,积极将高校科研优势与相城区特色产业有机结合,帮助相城区建成了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镇长团还积极促成南工大与区政府签订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了南京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相城区分中心◆★★■★。

  据了解,南工大“十一五”期间横向科技经费近10亿元■◆◆◆◆◆,建立校企联盟300余家,组织参加各类技术交易活动200余场◆■■★,与无锡市等10多个地方政府全面合作,共建创新载体■◆,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目前,国家大学科技园已初步形成“一园三区”格局:以南京科技广场和江苏建筑工程设计创意产业园为载体的研发“种子”基地■■;在浦口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大学科技产业园这一高科技项目的孵化“育苗◆◆★■★”基地;与南京高新区共建的吸引海内外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三创■★◆★◆”载体。

  我国政府提出的减排目标是■■“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这意味着我国已进入碳总量控制时代。■◆■◆★“迎接这一时代的来到,材料工业大有可为。”在南工大水泥研究实验室里,国家水泥“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南工大教授沈晓冬介绍说■★◆★,“中国是水泥大国■◆★◆■,年产量18.68亿吨,而全球年产量不过32亿吨。按照传统工艺的线吨二氧化碳。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重大战略需求◆■★■◆,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也有条件攻克水泥生产耗能高、污染重◆★■◆◆◆、二氧化碳排放多等世界性难题!”

  “十一五■◆◆◆◆★”以来■★◆■■★,接受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经费占到横向经费的90%左右,与多个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产业研究院;7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这一连串令人惊叹的数据、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来自一所普通地方高校——南京工业大学。南工大突破常规发展■◆◆◆,其特色和实力■■◆◆、与地方及企业协同创新的发展思路,令人深思。

  现在◆★◆■★,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徐南平院士尽管已任江苏省省长助理,但仍然担任该校材料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而南京市副市长许仲梓仍然担任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院长,■■◆“双重身份★■★★”让他们在科学研究和管理中更加得心应手◆◆★■■。

  现在,学校的这种模式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诱人的研发条件吸引了80多家企业,他们纷纷将研发中心落户南工大★◆◆◆。通过校企共同努力,目前已陆续研发出100多项成果。

  高校搞科研,一直存在着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产业化率更低的难题◆■,存在着科研与社会需求脱节■■、与市场与企业脱节的现象;企业是产业化的主体,但企业又缺乏研发能力、研发条件和研发热情★★◆◆。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南工大提出,将创新链附着在产业链上◆★★◆◆★,实现科研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打造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平台。

  “我们目前已与部分水泥企业实施了■◆■★◆★‘低碳水泥’技术应用合作工程,产出的低碳水泥质量高★■◆■、寿命长。将来的目标,是使我国形成低碳水泥工业体系★★◆★。”沈晓冬自信地说。

  ★★■◆★“面向科技前沿,面向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积极投身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突出应用研究■◆■■,这是学校的一贯做法。”南工大党委书记王德明说。

  近几年来◆■■■★◆,学校与南京、苏州★◆、无锡、南通、连云港、泰州◆★★◆、张家港■■★、宿迁等多个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产业研究院★■★■■★,取得了丰硕成果。近日,南工大江苏海洋产业研究院成功获得了2011年江苏省第4批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奖项,以奖励该校不断拓宽产学研领域、创新产学研模式,积极服务全省海洋经济发展★■◆■■、服务沿海开发战略的创新举措★■■★◆。

0510-81816658

sales@wxautowell.com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华路3号

© 2021 Autowell. 版权所有:无锡腾博官网诚信为本,腾博官网入口网址,腾博官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ICP备12031717号-3